高谈弘论

出自 袁宏 《后汉记》

释义:弘:大。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。

现代解析

“高谈弘论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高大宽广的谈论”,实际用来形容人说话时气势宏大、见解高远,但往往带有贬义色彩。它像在说:一个人站在高处挥着手滔滔不绝,讲的全是些大道理、空理论,听起来很厉害,实际却脱离现实,不接地气。

举个例子:公司开会时,有人不分析具体数据,张口就是“我们要改变行业格局”“引领时代潮流”,却提不出任何可行方案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高谈弘论”。它提醒我们:有价值的讨论需要脚踏实地,光有漂亮话就像吹肥皂泡,看着绚烂,一戳就破。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在于,用“高”和“弘”两个形容空间的字,把抽象的语言膨胀感变成了视觉化的讽刺画面。

袁宏

(328—376)东晋陈郡阳夏人,字彦伯,小字虎。袁猷孙。有逸才,文章绝美。少孤贫,以运租自业。因讽咏史诗而为谢尚所重,引为参军,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。温重其文笔,使综书记。尝倚马作文,顷刻得七纸,殊可观。性刚直,故位不显。谢安为扬州刺史时,宏出为东阳太守。撰《后汉纪》。另有《竹林名士传》、《三国名臣颂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