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不沾地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形容走得非常快,好像脚尖都未着地。

现代解析

“脚不沾地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脚不碰到地面,用来形容人忙得停不下来,或者做事非常麻利迅速,像一阵风似的停不住脚。

想象一下,一个人从早到晚忙得团团转,连坐下来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,走路都带着小跑,脚后跟几乎不着地——这就是“脚不沾地”最生动的画面。它既可以是褒义,夸人办事效率高、行动力强;也可能带点调侃,说人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夸张的肢体动作,把“忙碌”这个抽象状态变得可视化。我们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:赶项目时连轴转的上班族、照顾新生儿手忙脚乱的新手父母、菜市场里脚底生风的摊主…这些场景都能用“脚不沾地”传神地表达。

它比单纯说“很忙”更有画面感,比“马不停蹄”更接地气,透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。下次看到谁忙得像个旋转的八音盒,不妨笑着说:“你这真是脚不沾地啊!”对方立刻就能会意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