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方内圆

出自 《后汉书·致恽传》

释义:出处《后汉书·致恽传》:“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员(圆),朋党奸,罔上害人。”外方:外表有棱角,刚直;内圆:内心无棱角,圆滑。指人的外表正直,而内心圆滑。

现代解析

“外方内圆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外表方正,内在圆润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看似矛盾,实则和谐统一的状态。

打个比方,就像一块打磨精致的玉石:从外面看,它棱角分明,规规矩矩;但摸上去却温润光滑,毫不扎手。这种“刚柔并济”的特质,正是成语的精髓。

生活中处处能看到“外方内圆”的智慧:
1. 做人:比如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(方),但待人接物温和包容(圆);
2. 做事:执行规则时铁面无私(方),处理特殊情况时灵活变通(圆);
3. 器物:像古代铜钱外廓方正象征规矩,中间圆孔代表流通变通。

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成熟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懂得在不同场景下平衡“坚持”与“变通”。就像一棵大树,挺拔的树干是它的骨气(方),随风摇曳的枝叶是它的智慧(圆)。这种既守得住底线,又绕得过障碍的能力,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高明处世之道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