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不掇遗

出自 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

释义:同'道不拾遗',遗:丢失的东西。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良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道不掇遗”字面意思是“走在路上不弯腰捡别人丢的东西”,形容社会风气极好,人人品德高尚,路上即使有失物也没人会私自捡走占为己有。这个成语的核心魅力在于它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:

1. 信任感爆棚的社会
就像现代人敢把手机忘在咖啡馆,相信会有人帮忙收好一样。成语里的“道”就是社会缩影,人人自觉,无需监督。

2. 超越物质的价值观
不捡遗物不是因为东西不值钱,而是人们把道德看得比财物更重要。好比现在有人捡到钱包,首先想的是联系失主而非里面有多少钱。

3. 自律的力量
重点在于“不掇”(不伸手)的自觉性。就像深夜无人的路口,有人依然会等红灯,这种克己精神才是文明的真谛。

这个成语给现代人的启示是:真正的文明不在于监控摄像头有多少,而在于每个人心里那条“不掇遗”的道德底线。它提醒我们,最珍贵的社会财富不是满地黄金,而是人人互信的氛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