穷困潦倒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登高》

释义:穷困:贫穷、困难;潦倒:失意。生活贫困,失意颓丧。如:我还有些其他收入,不会到穷困潦倒的地步。

现代解析

“穷困潦倒”这个成语就像一幅人生低谷的速写画:
“穷困”直白地指经济上的窘迫,口袋里空空如也,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;而“潦倒”更生动,它描绘的是一个人被生活打击后精神垮掉的状态——可能衣衫不整、萎靡不振,甚至失去奋斗的力气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它用四个字就把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崩溃绑在一起。比如一个原本体面的读书人,接连遭遇失业、疾病,最后沦落到街头乞讨,眼神里连希望都没了——这就是“穷困潦倒”的具象化。

它不单是形容贫穷,更强调人被困境压垮后的狼狈相。今天我们用这个词时,往往带着唏嘘:既同情对方的遭遇,又暗含“千万别活成这样”的警示。它提醒我们,人生再难也得咬牙挺住,否则物质精神一起崩塌,那才是真的无底深渊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