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雕肝琢膂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雕刻肝脏,雕琢脊骨”,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其实是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人做事极度认真、费尽心思的状态。就像匠人雕刻一件艺术品时连最隐蔽的细节都不放过,这个成语说的就是那种连身体内部都要“精修”的极致态度。
它的精髓在于两点:一是强调“自虐式努力”,比如作家反复修改文章到废寝忘食,科学家为实验熬红眼睛,这种投入已经超出了常规的认真;二是暗含“从内到外打磨”的意味,不像表面功夫,而是连最根本的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都追求完美。
现在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创作、研究等需要深度投入的事情。比如说“他写论文真是雕肝琢膂”,就是在夸这人不仅认真,还愿意死磕最困难的部分。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,用身体部位作比喻,让抽象的“刻苦”变得特别有画面感——仿佛能看见一个人拿着刻刀,对自己的才华和耐力进行精雕细琢。
宋濂
宋濂(1310—1381)字景濂,号潜溪,别号玄真子、玄真道士、玄真遁叟。汉族,浦江(今浙江浦江县)人,元末明初文学家,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,学者称太史公。宋濂与高启、刘基并称为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,途中病死于夔州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、《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