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肝义胆

出自 明代 许仲琳 《封神演义》

释义:为人忠心赤胆。形容十分忠诚。

现代解析

“忠肝义胆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忠诚的肝,仗义的胆”,听起来有点血腥,但实际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特别讲义气、重情义,对朋友或信仰死心塌地,甚至愿意豁出命去守护。

拆开看:
- “忠肝”:肝在古人眼里是藏血的重要器官,用“肝”比喻发自内心的忠诚,比如对朋友两肋插刀,对国家誓死效忠。
- “义胆”:胆代表勇气,“义胆”就是为正义敢冒险的魄力,比如路见不平挺身而出,或者为承诺赴汤蹈火。

生活中什么样的人算“忠肝义胆”?
- 朋友有难时,不躲不推,哪怕自己吃亏也要帮忙;
- 对原则问题不妥协,比如工作中不坑队友,不背叛信任;
- 历史上像关羽、岳飞这类人物,就是典型代表——认准的事,刀架脖子上也不改初心。

注意点:
这词儿虽然热血,但别滥用。盲目讲义气可能变成“愚忠”(比如包庇朋友做坏事),真正的“忠义”得有是非观,得用在正道上。

简单说,它夸的是那种“靠得住、有血性”的真性情,是人际关系中最硬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
许仲琳

许仲琳(约1560—约1630),亦作陈仲林,号钟山逸叟,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市)人,生平事迹不详,明朝小说家。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。著有知名小说《封神演义》,因此而得名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