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魂未定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谢量移汝州表》

释义:形容受到惊吓以后,情绪一直平静不下来。也作“惊魂不定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惊魂未定”就像一个人刚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吓,比如差点被车撞到,或者半夜被噩梦吓醒。虽然危险已经过去,但心跳还是扑通扑通乱跳,手也在发抖,脑子里不断回放刚才的可怕画面,半天缓不过神来。

这个成语抓住了人在受惊后的真实状态——身体虽然安全了,但精神还卡在“惊吓模式”里没切换回来。比如考试时突然发现漏做了一整页题,就算最后补上了,交卷后还是会心慌手软;或者走夜路总觉得背后有人,到家锁门后还要反复检查。

它用“魂”字巧妙点出这种后怕不是装的——古人认为“魂”代表人的精神,连“魂”都还没安定下来,说明惊吓程度很深。现在常用来形容人经历事故、灾难或重大变故后,短时间内难以平静的状态,比单纯说“害怕”更生动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