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深虑远

出自 司马相如 《喻巴蜀檄》

释义:计划﹑考虑周密深远。

现代解析

“计深虑远”这个成语,说的是一种“想得深、看得远”的智慧。它形容人在做决定时,不是只看眼前的小利益,而是像下棋高手一样,提前想好几步甚至几十步之后的局面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普通人存钱可能只想着年底买个新手机,但有“计深虑远”的人会考虑未来买房、子女教育,甚至退休后的生活,因此会合理分配储蓄和投资。这种思维模式能帮人避开“捡了芝麻丢西瓜”的陷阱。

它的魅力在于把“深度思考”和“长远眼光”结合了起来。就像盖楼房,既要挖深地基(计深),又要设计好未来加层的可能性(虑远)。现代社会变化快,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更容易抓住机遇,比如选择行业时不仅看当下薪资,更关注十年后的发展前景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过度使用这种思维也可能导致犹豫不决。真正的智慧在于平衡——该果断时行动,该深思时谋划,就像优秀的农夫既知道季节不等人,也会为明年的收成提前选好种子。

司马相如

司马相如(约公元前179年—前118年),字长卿,汉族,巴郡安汉县(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)人,一说蜀郡(今四川成都)人。西汉大辞赋家。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,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、杰出的政治家。景帝时为武骑常侍,因病免。工辞赋,其代表作品为《子虚赋》。作品词藻富丽,结构宏大,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,后人称之为赋圣和“辞宗”。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。鲁迅的《汉文学史纲要》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,指出:“武帝时文人,赋莫若司马相如,文莫若司马迁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