闭月羞花

出自 元代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

释义:见“羞花闭月”,闭:隐藏。使花儿害羞,使月亮躲藏起来。形容女子貌美。也作“闭月羞花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闭月羞花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月亮见了躲起来,花儿见了感到羞愧,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到让自然界的景物都自愧不如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夸张的比喻,把“美”写活了——不是直接说人长得好看,而是用月亮和花的反应来衬托:连月亮都觉得自己不够亮,花儿都觉得自己不够艳,那这人得美到什么程度?这种写法既生动又有想象力,让人一听就能在脑海里浮现出画面。

更深一层看,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对“含蓄美”的推崇。不直白说“最美”,而是借自然万物来委婉表达,既留了余地,又把赞美推向极致。就像现在夸人“美得像开了滤镜”,但古人用“闭月羞花”更高级——把虚拟的滤镜换成了真实的自然景物,浪漫又高级。

现在人们也用这个词,但更多带着一点调侃或夸张的语气,比如“你这打扮简直闭月羞花”,既有赞美,又带幽默感。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正是因为这种既唯美又接地气的表达方式。

王实甫

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,生平事迹不详。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著有杂剧十四种,现存《西厢记》、《丽春堂》、《破窑记》三种。《破窑记》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,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。另有《贩茶船》、《芙蓉亭》二种,各传有曲文一折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