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燃眉之急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”,用来形容事情非常紧迫,必须立刻处理,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。
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一个人正在专心做事,突然发现眉毛被火苗蹭到了——这时候他肯定顾不上别的,必须马上扑灭火苗,否则就会受伤。这个画面生动地展现了“事情迫在眉睫,必须立即解决”的状态。
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用具体的生活场景(火烧眉毛)比喻抽象的时间紧迫感,让人一秒get到那种急迫性
2. 四个字就包含了“危险+紧急+必须行动”三层意思,效率极高
3. 既可以用在个人小事(比如马上要迟到),也能用在国家大事(比如救灾抢险)
使用时要注意:
- 强调真正的紧迫性,不能用于普通着急的事
- 常和“解决”“处理”等动词搭配,比如“先解决燃眉之急”
- 和“迫在眉睫”意思相近,但更突出需要立即采取行动
比如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短缺,这就是典型的“燃眉之急”;而有人赶着吃火锅嘴馋,这就不算——虽然急,但没那么要命。这个分寸正是成语使用的关键。
李开先
(1502—1568)明山东章丘人,字伯华,号中麓。嘉靖八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,官至太常寺少卿,提督四夷馆。罢归,治田产,蓄声伎,家居近三十年。征歌度曲,为新声小令,诗歌豪放,尤工词曲,不循格律,诙谐调笑,信手放笔。自谓藏曲最富,有“词山曲海”之目。曾刻元乔梦符、张小山小令。作传奇《宝剑记》,又有《登坛记》,今佚。又有《词谑》、《闲居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