伶牙俐齿

出自 元代 吴昌龄 《张天师》

释义:伶、俐:聪明,灵活。形容人能说会道,善于应付。也作“俐齿伶牙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伶牙俐齿”形容一个人嘴巴特别厉害,说话像机关枪一样又快又准,还特别会抓重点。

拆解一下:
- 伶牙:牙齿灵活,比喻吐字清晰,发音利落,不带磕巴。
- 俐齿:牙齿锋利,比喻说话一针见血,能怼人能辩论,逻辑上不输阵。

实际表现:
比如有人吵架不带脏字但句句戳你痛处,或者推销员三句话就让你心甘情愿掏钱包——这都是“伶牙俐齿”的典型操作。

关键点:
1. 不一定是夸人:虽然形容口才好,但也可能暗指“太会狡辩”或“油嘴滑舌”,具体看语境。
2. 技术含量高:光话多不算,得有精准的表达力和应变能力,像语言界的“快准狠”。

对比同类词:
- “能说会道”偏中性,“油嘴滑舌”带贬义,而“伶牙俐齿”在夸和损之间反复横跳,全看说话人的动机。

简单说,这词生动刻画了那些“靠嘴就能打天下”的人,至于算不算本事,得看他们用这张嘴干什么。

吴昌龄

吴昌龄,西京(今山西省大同市)人,生卒年不详,其生活前期曾在内蒙从事过军屯,后期升任婺源(今属江西省)知州。元代钟嗣成《录鬼簿》将其列入“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(即杂剧)行于世者五十六人”之中,即吴昌龄属于元代前期作家。尤其他的《西天取经》是元代最早的较成熟的取经杂剧,于后世取经剧及小说影响巨大:他的回回杂剧《老回回探狐洞》、《浪子回回赏黄花》等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情,题材别具一格,表明吴昌龄在开拓杂剧题材方面独具眼光,在元杂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认识价值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