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《有目共赏》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"有眼睛的人都会欣赏",形容事物美好到人人都能看出它的价值,就像看到一朵盛开的花,不同年龄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会忍不住赞叹它的美丽。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它用"眼睛"这个最直接的感官作比喻——不需要专业门槛,不用复杂解释,真正的美好自带"通行证"。比如故宫的雪景照片在网上刷屏时,从建筑专家到小学生都会保存转发,这就是"有目共赏"的鲜活例子。
它提醒我们: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往往具有跨越圈层的魅力。就像妈妈做的家常菜,可能没有米其林摆盘精致,但全家人都会吃得津津有味。这个成语赞美的是那种直击人心的质朴美好,反对故作高深的矫揉造作。
刘鹗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