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行匍伏

出自 清代 赵执信 《海鸥小谱·长句》

释义:见'膝行蒲伏'。

现代解析

“膝行匍伏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跪着用膝盖爬行,整个身体贴着地面向前移动。它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极度谦卑、畏惧或讨好的姿态,就像古代臣子面见君王时,或罪人求饶时的动作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两点:
1. 卑微到极点的态度:不是普通的鞠躬或低头,而是彻底放弃尊严,用最卑微的身体语言表达屈服。比如下属为自保对领导无底线讨好,或战败者完全放弃抵抗的狼狈模样。

2. 被迫或虚伪的举动:这种行为往往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,更多是出于恐惧(如怕被惩罚)或功利目的(如想获得好处)。比如《史记》里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时,欺负他的人就是逼他"膝行匍伏"来取乐。

现在用这个成语,常带贬义:
- 讽刺无原则讨好:"他为了项目审批,在领导面前膝行匍伏的样子真难看。"
- 形容丧失尊严的屈服:"面对强权,宁可站着死,也不要膝行匍伏地活。"

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人性中为生存或利益而扭曲的姿态,提醒我们:卑微换不来真正的尊重。

赵执信

赵执信[shēn](1662~1744)清代诗人、诗论家、书法家。字伸符,号秋谷,晚号饴山老人、知如老人。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。十四岁中秀才,十七岁中举人,十八岁中进士,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。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《长生殿》戏剧,被劾革职。此后五十年间,终身不仕,徜徉林壑。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,然论诗与其异趣,强调“文意为主,言语为役”。所作诗文深沉峭拔,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