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年三老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拨闷》

释义:古时川峡一带对舵手﹑篙师的敬称。

现代解析

“长年三老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长年在船上的三位老者”,实际上指的是经验丰富、技术娴熟的船工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在古代,行船是件技术活,尤其在大江大河或海上航行,需要熟悉水路、天气、风向等复杂情况。那些长期在船上工作、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老师傅,就是船上的“顶梁柱”。他们就像团队里的“定心丸”,遇到风浪也能稳得住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强调经验的价值——真正的行家不是靠书本知识,而是靠长期实践积累的真本事。它赞美那些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、技术过硬的老手,比如老工匠、老农、老技师等。

放到今天也一样:无论是修车的老师傅、做菜几十年的大厨,还是带出无数学生的老教师,他们身上都有“长年三老”的影子——时间打磨出的本事,往往比理论更靠谱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