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洋闳肆

出自 汪藻 《鲍吏部集序》

释义:形容文章、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,潇洒自如。同“汪洋自肆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汪洋闳肆”这个成语,就像形容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,或者一幅泼墨挥毫的巨幅画卷——它讲的是气势磅礴、自由奔放的境界。

拆开看:
1. “汪洋”:想象站在海边,眼前是辽阔到看不见边的水面,浪涛翻涌。这里比喻思想、文笔或气魄像大海一样浩瀚,没有拘束。
2. “闳肆”:好比书法家挥笔时毫不迟疑,一笔下去酣畅淋漓;或者一个人说话时滔滔不绝,观点鲜明又充满自信。强调的是洒脱、不受框架限制的状态。

合起来,这个成语常用来夸赞:
- 文章:比如李白写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,那种大开大合、想象力飞驰的文字。
- 艺术:像徐悲鸿画奔马,寥寥几笔却气势逼人,充满生命力。
- 人的气度:比如有人演讲时观点新颖、语言流畅,让人听得心潮澎湃。

核心魅力:它不只是“大”或“多”,更是一种自由创造的力量感——像大自然般壮阔,又像艺术家打破常规的胆识。普通人用它,可以联想到那些让你“哇!”一声惊叹的瞬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