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举三反

出自 《论语·述而》

释义:《论语•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后以“一举三反”指善于推理,能由此及彼。

现代解析

“一举三反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做一件事,能反过来推导出三件事”。它形容人思维灵活,能从一个例子或现象中举一反三,推导出更多类似的道理或规律。
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
比如老师教孩子认识“猫”这个字,孩子不仅记住了“猫”,还能联想到“狗”“猪”等同类动物字都有“反犬旁”,甚至推测新学的“狼”字也和动物有关。这就是“一举三反”——通过一个知识点,主动拓展理解更多相关内容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强调主动思考的能力。它鼓励我们不要死记硬背,而要像拼图一样,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点。比如工作中解决一个问题后,能总结出类似问题的通用方法;生活中遇到一次教训,能联想到其他需要避免的情况。

它的魅力在于提醒我们:学习不是机械重复,而是用巧劲“撬动”更多知识。就像用一把钥匙开多把锁,培养这种能力后,效率会大大提升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