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地可容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犹言无处藏身。形容慌乱﹑羞愧至极。

现代解析

“无地可容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连一块可以容身的地方都没有”,形容处境极度窘迫或羞愧难当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
它的精髓在于用夸张的空间感传递心理状态——当一个人犯错后极度羞愧,或被逼到绝境时,那种无处躲藏的崩溃感。比如:
- 社死现场:当众出丑时,人常觉得“无地可容”,恨不能立刻消失;
- 走投无路:被逼债的人躲无可躲,也会感到“无地可容”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,它把抽象的情绪(如羞耻、绝望)转化成具象的画面(连立足之地都没有),让人瞬间共情。它提醒我们:人需要给自己留余地,无论是做事还是说话,否则可能陷入“无地可容”的尴尬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