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米之炊

出自 清代 钱谦益 《钱牧斋尺牍》

释义:没有米却要做出饭,比喻做不具备条件的事。

现代解析

“无米之炊”字面意思是“没有米却要做饭”,比喻缺乏最基本的条件却硬要完成任务,就像让巧妇煮饭却不给米,再能干的人也束手无策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点破了“空谈无用”的现实逻辑。比如有人要求你一天盖栋高楼却不给砖瓦,或者领导要求业绩却不提供资源,都属于“无米之炊”。它讽刺了那些脱离实际、只提要求不给支持的行为,也提醒我们:解决问题要先看基础条件是否具备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生活场景说透复杂道理。家家户户都做饭,一听“没米怎么煮饭”立刻心领神会,比讲大道理更生动有力。至今人们仍常用它批评形式主义、盲目指挥的现象,既有烟火气,又有战斗力。

钱谦益

钱谦益(1582—1664),字受之,号牧斋,晚号蒙叟,东涧老人。学者称虞山先生。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。常熟人。明史说他“至启、祯时,准北宋之矩矱” 明万历三十八年(1610)一甲三名进士,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,官至礼部侍郎,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。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,已颇具影响。马士英、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,钱谦益依附之,为礼部尚书。后降清,仍为礼部侍郎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