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《猿悲鹤怨》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猿猴在悲伤,鹤鸟在哀怨”,但它的精髓在于用动物的情绪来比喻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。
想象一下:深山老林里,猿猴发出凄厉的啼叫,仿佛在倾诉悲伤;鹤鸟独立水边,低鸣如泣如怨。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营造出一种空旷、寂寥的氛围。其实,成语并不是真的说动物在难过,而是借这种场景形容人——比如一个人被贬到偏远之地,身边没有亲友,只能对着山水感叹命运;或者某个才华横溢的人不被理解,内心充满无人共鸣的孤独。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“以景衬情”。它不直接说“我好惨”,而是用大自然的画面让你感受到那种深切的哀伤。就像电影里用阴雨天配悲伤剧情一样,猿鹤的“悲怨”成了情绪的放大器。
今天,我们或许不用它形容贬官流放,但可以形容现代人的孤独——比如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,加班到深夜回家,听到窗外风声,突然觉得“猿悲鹤怨”;或者某个理想主义者坚持冷门的事业,旁人不懂,他却像鹤一样独自“哀鸣”。
总结来说,这个成语把抽象的情感“画”成了生动的自然图景,让孤独和悲凉变得可感可触。它提醒我们:有些情绪,连动物都懂。
朱熹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