愤愤不平
出自 《晋书·桓秘传》
释义: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。也作“忿忿不平”。
现代解析
“愤愤不平”这个成语很好理解,就是形容一个人心里憋着一股气,觉得特别不公平、不服气,但又没办法立刻解决的那种状态。
举个例子:你辛苦加班一个月,结果同事偷懒却和你拿一样的奖金,你心里又生气又委屈,这种情绪就是“愤愤不平”。它比单纯的“生气”更复杂——带着一种“凭什么这样对我”的委屈感,还混合着“想讨个说法”的冲动。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四个字就抓住了人类一种常见情绪:当遇到不公时,我们往往不会立刻爆发,而是先把这股闷气憋在心里反复琢磨,越想越窝火。比如孩子被老师冤枉、员工被老板穿小鞋,甚至看到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,都可能让人“愤愤不平”。
它之所以流传千年,是因为精准戳中了人性——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几次“哑巴吃黄连”的时刻,而“愤愤不平”就像一面情绪镜子,让我们立刻认出这种熟悉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