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章琢句
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《忆昨诗示诸外弟》

释义:修饰琢磨章句。

现代解析

“刻章琢句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像雕刻印章、打磨玉石一样反复推敲字句,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时过分讲究修辞,甚至到了咬文嚼字的地步。

这个成语有两层味道:
1. 褒义时,指写文章认真严谨,每个字都反复斟酌,体现对文字的敬畏。比如作家为一句描写修改几十遍,就属于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。
2. 贬义时,指过度追求辞藻华丽而忽略内容实质,就像雕刻得太用力的印章反而看不清图案。比如某些文章堆砌成语典故,读起来漂亮却空洞无物。

它提醒我们:文字既要认真打磨,也要保持自然流畅。就像做菜,既要讲究刀工火候,也不能为了摆盘失去食材本味。真正的好文章,应该在"精心雕琢"和"真情实感"之间找到平衡。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