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第出身

释义: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。

现代解析

“科第出身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身份”,但它的核心讲的不是考试本身,而是强调一种“凭实力赢得社会认可”的成长路径。

就像今天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名校一样,古代读书人寒窗苦读参加科举,考中后就被称为“科第出身”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三层智慧:

1. 公平竞争的象征
科举是古代少有的“不看爹妈背景,只看试卷分数”的晋升通道。成语传递的是“英雄不问出处”的价值观——哪怕你出身贫寒,只要真才实学就能翻身。

2. 努力变现的证明
它把“十年苦读”和“金榜题名”画上等号,相当于现代人说“你的学历就是你的敲门砖”。强调个人努力能转化为社会地位。

3. 身份认同的转变
就像现在有人会说“他是985毕业的”,古人用这个成语时,暗含一种“经过系统认证”的优越感。但同时也提醒:功名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现在可以用来调侃某些人“唯学历论”,比如:“那位领导开口闭口都是科第出身,好像除了文凭就不会聊别的。” 可见它既有对实力的尊重,也暗含对僵化标准的反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