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木逢春

出自 宋代 释道原 《景德传灯录·卷二十三·唐州大乘山和尚》

释义:干枯的树木,遇上了春天,因而又恢复了生命力。比喻经历摧折又重获生机。

现代解析

“枯木逢春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干枯的树木遇到了春天,重新发芽生长。它用来比喻看似绝望的事物突然有了转机,或者人在困境中意外获得新的希望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在于用自然现象传递人生哲理。想象一棵老树,枝干干裂,看似已经死亡,但一场春雨过后,树皮缝隙里竟钻出嫩绿的新芽——这种死而复生的反差感,正是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。它告诉我们三个道理:

1. 事物发展常有意外转机。就像冬天再冷,春天总会来,生活中低谷时也要保持希望。
2. 生命力比表面看到的更顽强。枯木不是真的死亡,而是在积蓄力量,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对人或事下"没救"的结论。
3. 机遇需要内外结合。枯木能发芽,既需要树本身的生命力,也依赖春天的气候条件,好比人要成功,既要自身努力,也要抓住外部机会。

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两种场景:一种是形容科技发明让传统事物焕发新生(如老字号品牌通过创新重新火爆),另一种是形容人经历挫折后重获活力(如运动员伤愈后重返赛场)。它比直接说"出现转机"更有画面感,带着自然界的神奇韵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