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疾言厉气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急促的言语,严厉的态度”,用来形容人说话时情绪激动、语气强硬,甚至带着怒气或压迫感的样子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比如孩子偷偷玩手机耽误了学习,家长发现后可能瞬间提高嗓门,语速飞快地训斥:“作业写完了吗?考试及格了吗?还敢玩手机!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疾言厉气”。这种状态下,人往往被情绪主导,话语像连珠炮一样射出,语气里带着火药味。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短短四个字就画出了一幅“语言攻击”的生动场景。它不单描述说话内容,更突出了说话时的神态和氛围:眉头紧皱、声音尖利、语速急促,让听的人感到压力甚至害怕。这种表达方式虽然直接,但容易激化矛盾,就像用大喇叭怼着人耳朵喊话,效果往往适得其反。
我们使用这个成语时,通常带点批评意味,暗示这种沟通方式不够理智。比如同事间讨论方案,如果一方突然拍桌子吼“你这想法根本行不通!”,旁人可能会劝:“别疾言厉气的,好好说。”——这里就是在提醒,激烈的态度反而会阻碍有效沟通。
成语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:语言是利器,用疾风暴雨的方式挥动它,可能伤人伤己;若能缓一缓,把“厉气”换成“和气”,很多矛盾就能化解于无形。
宋濂
宋濂(1310—1381)字景濂,号潜溪,别号玄真子、玄真道士、玄真遁叟。汉族,浦江(今浙江浦江县)人,元末明初文学家,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,学者称太史公。宋濂与高启、刘基并称为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,途中病死于夔州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、《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