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井颓垣

出自 明代 汤显祖 《牡丹亭》

释义:形容荒凉残败,无人居住的景象。

现代解析

“断井颓垣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断裂的水井,倒塌的围墙”,但它真正想表达的是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

想象一下:你走进一个很久没人住的院子,水井干涸裂开,围墙东倒西歪,杂草丛生,阳光照进来都显得冷清。这种场景不仅让人看到“破旧”,更会感受到一种被时间遗忘的孤独感

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:
1. 画面感极强:四个字直接勾勒出废墟的样貌,不用多说,读者脑中就能浮现出具体场景。
2. 暗含故事性:井和墙原本是有人生活过的痕迹,它们的破损暗示了这里曾经的烟火气,如今却只剩衰败,让人忍不住联想“这里发生过什么?”
3. 情绪传递:它不只是描述环境,更带着一种叹息的意味,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战乱后的家园、衰落的家族,甚至一个人内心的荒芜。

实际运用
- 写作文时形容古村落:“山脚下只剩断井颓垣,偶有野猫窜过,仿佛在提醒这里也曾热闹过。”
- 比喻人生低谷:“他离婚后回到老宅,看着断井颓垣的院子,觉得自己的心也像这口枯井一样空了。”

简单来说,这个成语是“用废墟讲心事”的高手。

汤显祖

汤显祖(1550—1616),中国明代戏曲家、文学家。字义仍,号海若、若士、清远道人。汉族,江西临川人。公元1583年(万历十一年)中进士,任太常寺博士、礼部主事,因弹劾申时行,降为徐闻典史,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,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,未再出仕。曾从罗汝芳读书,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。在戏曲创作方面,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。作有传奇《牡丹亭》、《邯郸记》、《南柯记》、《紫钗记》,合称《玉茗堂四梦》,以《牡丹亭》最著名。在戏曲史上,和关汉卿、王实甫齐名,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