仗义疎财
释义:亦作“ 仗義疏財 ”。谓重义气而分财助人。 元 郑廷玉 《忍字记》楔子:“這個員外必是箇仗義疎財的人。” 元 无名氏 《贫富兴衰》第二折:“全不肯施仁布德行方便,那裏有仗義疎財發好心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七回:“多聽的江湖上來往的人説兄長清德,扶危濟困,仗義疏財。”
现代解析
“仗义疏财”这个成语,讲的是一个人特别讲义气,愿意为了正义或朋友慷慨解囊,不把钱当回事。
拆开看:
- “仗义”:就是坚持正义,敢为别人出头,比如朋友受欺负时挺身而出,或者看到不公平的事主动帮忙。
- “疏财”:字面意思是“把钱散开”,其实就是不抠门,该花钱时毫不犹豫,比如接济困难的人,或者为了办正事自掏腰包。
精髓在哪?
这种人不是傻大方,而是把钱用在“对的地方”——帮人、行善、主持公道。他们看重情义和原则,超过看重金钱。比如《水浒传》里的宋江,自己不算大富翁,但遇到落难的好汉就掏钱相助,所以江湖上都服他。
现实意义:
现在说谁“仗义疏财”,可能是夸他:
1. 重情义:朋友急用钱时愿意帮忙,不斤斤计较;
2. 有社会责任感:比如捐款助人,或为公益事业出力;
3. 不贪财:不会为了利益出卖原则,关键时刻能舍弃钱财换良心安稳。
注意: 这词是褒义,但别盲目学——大方的前提是量力而行,别为了面子充阔,更别被骗子利用“义气”坑钱。真正的“仗义疏财”,是既有热血,又有头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