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不识高低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分不清高和低”,但实际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或说话没分寸,不懂进退,甚至冒犯他人。比如:
1. 职场场景:新人当着全公司反驳领导的方案,还嘲笑同事能力差。这就是“不识高低”——没认清自己的位置,把耿直当优点,结果得罪人。
2. 家庭关系:亲戚聚会时,晚辈对长辈的私事刨根问底,当面批评老一辈的生活习惯。看似“心直口快”,实则是“不识高低”,忽略了尊重和场合。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提醒我们:做人要懂得审时度势。就像爬楼梯——该抬脚时抬脚,该停步时停步。它不是教人圆滑,而是强调“分寸感”的重要性:
- 对身份有认知(比如不对老师说话像训孩子)
- 对场合有敏感(比如不在葬礼上谈笑风生)
- 对他人有尊重(哪怕意见不同,也避免用羞辱的方式表达)
它的魅力在于用“高低”这个直观比喻,把抽象的人际智慧变得形象。就像手里拿个温度计,不是所有场合都适合“火力全开”,该暖时暖,该凉时凉。
吴承恩
(1500—1582)明小说家。山阳人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科举屡遭挫折,嘉靖中补贡生,后任浙江长兴县丞。耻为五斗米折腰,拂袖而归,专意著述。自幼喜读野言稗史、志怪小说,善谐谑,晚年作《西游记》,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。另有《射阳先生存稿》、《禹鼎志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