倾摇懈弛

出自 宋代 曾巩 《送李材叔知柳州序》

释义:心绪不宁,精神懈怠。

现代解析

“倾摇懈弛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倾斜摇晃、松散懈怠”,用来形容一种不稳定、涣散的状态。我们可以从生活场景来理解它:

比如一张老旧的椅子,四条腿长短不一,坐上去吱呀摇晃(倾摇),螺丝也松动了(懈弛),随时可能散架——这就是“倾摇懈弛”的生动写照。它常用来比喻两种情形:

1. 形容事物根基不稳
就像搭积木时底层没摆正,越往上搭越歪斜;或像团队人心涣散,各自为政,整体就会变得摇摇欲坠。比如:“公司管理倾摇懈弛,几个项目接连失败。”

2. 形容人的状态松懈
好比拉弓射箭时,弓弦没绷紧(懈弛),手还发抖(倾摇),肯定射不中目标。形容人做事敷衍、精神不振,比如:“考前复习倾摇懈弛,成绩自然不理想。”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“物理上的晃动+精神上的松懈”双重意象,既画面感十足,又精准传递了“由内到外都不靠谱”的意味。使用时多带贬义,暗含“需要赶紧修正”的警示。

曾巩

曾巩(1019年9月30日-1083年4月30日,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-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),字子固,世称“南丰先生”。汉族,建昌南丰(今属江西)人,后居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西)。曾致尧之孙,曾易占之子。嘉祐二年(1057)进士。北宋政治家、散文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为“南丰七曾”(曾巩、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)之一。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