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三接四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同'连三接二',犹言接连不断。

现代解析

“连三接四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一个接一个,连续不断”,就像排队时人挨着人,中间没有空隙。它常用来形容事情或动作接连发生,密集得让人应接不暇。

举个例子:
- 工作日早上,电话“连三接四”地响,刚挂断一个又来了下一个,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。
- 节日期间,亲戚“连三接四”来串门,家里热闹得像个集市。

精髓在于“密集的连续性”
这个成语生动捕捉了生活中“停不下来”的状态,可能是忙碌(如工作)、热闹(如聚会),甚至可能是麻烦(如突发状况)。它用简单的数字“三”和“四”叠加,让人直观感受到“多而紧”的节奏,比直接说“连续不断”更有画面感。

使用注意
一般用于中性或稍带负面的场景(比如事情太多让人疲惫),如果是纯粹的褒义(如喜事连连),更常用“接二连三”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