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打自招

出自 明代 吴承恩 《西游记》

释义:还没有拷问就招供了。比喻无意中暴露真实情况和想法。

现代解析

“不打自招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不用打,自己就招认了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没有被逼迫的情况下,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或秘密。

它的精髓在于刻画了一种“心虚露馅”的心理状态——比如一个人做了亏心事,因为内心紧张或害怕被发现,反而在言行中露出破绽,甚至主动坦白。就像小偷看到警察时神色慌张,或者撒谎的人前言不搭后语,都属于“不打自招”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四个字,生动揭示了人性的一种矛盾:越想掩盖真相,越容易暴露。生活中许多场景都能用它来形容:
- 孩子偷吃糖果却忘了擦嘴上的残渣;
- 作弊的学生主动解释自己没看小抄;
- 骗子编的故事漏洞百出……

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坦然来自问心无愧,而过度掩饰反而会“帮倒忙”。

吴承恩

(1500—1582)明小说家。山阳人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科举屡遭挫折,嘉靖中补贡生,后任浙江长兴县丞。耻为五斗米折腰,拂袖而归,专意著述。自幼喜读野言稗史、志怪小说,善谐谑,晚年作《西游记》,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。另有《射阳先生存稿》、《禹鼎志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