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言无味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送穷文》

释义:谓话语平淡﹐不能动人。

现代解析

“语言无味”这个成语很好懂,就像评价一道没放盐的菜——话说了很多,但听起来干巴巴的,既不生动也没意思。它形容人说话或写文章缺乏感染力,让人听了犯困。

举个例子:有人做报告时只会机械地念数据,像复读机一样重复套话;或者写文章全是空泛的大道理,没有真实故事和鲜活细节。这种表达就像嚼蜡,食之无味,别人自然听不进去。

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好的表达要有“人味儿”。要么带点幽默,要么有真情实感,哪怕讲道理也要像聊天一样自然。就像做菜加点葱姜蒜,简单调味就能让语言活起来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