铸山煑海
释义: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 吴 有 豫章郡 銅山, 濞 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,煑海水爲鹽。”谓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,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。后用“鑄山煑海”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。 宋 苏轼 《表忠观碑》:“而 吴 越 地方千里,帶甲十萬,鑄山煑海,象犀珠玉之富,甲於天下。” 宋 李纲 《理财论上》:“徵商榷酤,鑄山煑海,平準市易,香礬茶課之所取,不爲不多也。”
现代解析
“铸山煑海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熔化山石,煮干海水”,听起来像神话故事里的超级能力。但它实际是用来形容人类改造自然的惊人决心和行动力——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,也敢想敢干,甚至不惜用最极端的手段去达成目标。
比如现代人想挖穿大山修隧道,或是填海造陆建城市,这种“敢叫山河变模样”的魄力,就是“铸山煑海”精神的体现。它既包含对困难的蔑视(山石再硬也能熔成铁水),也暗藏一丝警告:这种不计代价的改造,可能会带来生态失衡等后果。就像用大火猛煮一锅汤,虽然能快速煮沸,但也容易烧干锅底。
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,它用夸张的画面让我们看到:当人类把智慧、勇气和野心结合在一起时,连天地都能重新塑造。但同时也提醒我们,改造自然需要掌握分寸,否则可能反噬自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