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中纸贵

出自 唐代 元稹 《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》

释义:比喻著作有价值,流传广。

现代解析

《都中纸贵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"都城里的纸变贵了",但它实际想表达的是:某样东西因为太受欢迎,导致供不应求,价格飞涨。就像现在某个明星的演唱会门票被疯抢,黄牛把票价炒高十倍那样。

这个成语背后有个有趣的现象:古代没有印刷术的时候,好文章要靠人手抄传播。如果都城里的文人都在争相传抄某篇佳作,抄书用的纸就会突然紧缺,纸价自然水涨船高。就像现在某个网红产品发售时,快递都来不及配送的感觉。

它最妙的点在于用"纸价上涨"这个生活细节,生动反映了文化作品的轰动效应。既不说文章多好,也不说作者多红,但人人都能通过"买纸贵"这个生活经验,瞬间理解作品的受欢迎程度。就像今天我们不说某本书卖得多火,而说"出版社加印了三次",是一个道理。

这个成语给我们的现代启示是:真正有价值的东西,市场会自发形成"抢购潮"。就像知识付费时代,优质内容自然会被用户用真金白银来投票。它提醒创作者要追求"让市场缺货"的精品,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。

元稹

元稹(779年-831年,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),字微之,别字威明,唐洛阳人(今河南洛阳)。父元宽,母郑氏。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,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。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乐府”。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“元白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