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头箕踞

出自 唐代 王维 《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》

释义:科头:不戴帽子。箕踞:两腿分开而坐。指不戴帽子,席地而坐。旧时指舒坦的隐居生活。也指一种纵恣轻慢的态度。

现代解析

“科头箕踞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光着头,叉开腿坐着”,但实际用来形容一种不拘礼节、自由散漫的态度。

拆解分析:
1. 科头:古人通常戴帽子或束发,而“科头”指不戴帽子、披头散发,是一种随性的打扮。
2. 箕踞:古人正规坐姿是跪坐,而“箕踞”像簸箕一样两腿张开,在古代是极不礼貌的姿势(类似现代人瘫坐或翘二郎腿的随意感)。

核心含义:
这个成语并非单纯批评“没规矩”,而是强调一种打破常规的洒脱状态。比如:
- 形容文人名士不屑世俗礼法,追求真性情(如魏晋名士的狂放);
- 也可带点调侃,说某人太随便,甚至有点傲慢(比如在家接待客人时坐没坐相)。

现代联想:
就像有人上班西装革履,回家立刻脱鞋瘫沙发——这种反差感就是“科头箕踞”的精髓:在特定场合抛开束缚,展现真实自我。

注意: 它既有“率真”的褒义,也有“失礼”的贬义,具体看语境。比如李白“科头箕踞长松下”,是潇洒;但若形容正式场合这样坐,可能就是批评了。

王维
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