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光焕发

出自 清代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》

释义:脸上发出光彩。形容人身体健康、精神振奋。

现代解析

“容光焕发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脸上的光彩像被点亮了一样,整个人看起来精神饱满、神采奕奕。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健康、喜悦或自信而显得特别有活力,就像从内到外都在发光。

举个例子:
- 一个人长期熬夜后脸色暗淡,但休息好了突然变得面色红润、眼睛有神,这就是“容光焕发”;
- 或者有人遇到喜事(比如升职、结婚),高兴得整个人气场都不一样了,旁人一看就觉得“他今天容光焕发”。

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,它用“光”和“发”这两个动态字眼,把抽象的精神状态变成了肉眼可见的明亮形象。不需要复杂解释,一听就能联想到一个人自信、健康、幸福的画面。

它和单纯说“高兴”“有精神”不同,更强调由内而外自然流露的状态,比如病人康复后的气色,运动员夺冠时的兴奋,甚至夕阳下老人慈祥的笑容——只要那种“整个人在发光”的感觉,都能用这个词。

蒲松龄

蒲松龄(1640-1715)字留仙,一字剑臣,别号柳泉居士,世称聊斋先生,自称异史氏,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。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。19岁应童子试,接连考取县、府、道三个第一,名震一时。补博士弟子员。以后屡试不第,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。为生活所迫,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,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,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,舌耕笔耘,近40年,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。1715年正月病逝,享年76岁。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《聊斋志异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