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声疾呼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》

释义:疾:急。高声急迫地呼喊,以引起人们的注意。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呼吁。

现代解析

“大声疾呼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“扯着嗓子使劲喊”,但它的内涵可不止字面上的喊叫。

核心精髓:
它形容人遇到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,用最直接、最强烈的方式表达态度,目的是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行动。比如有人看到火灾会大喊“着火了!”,这就是最朴素的“疾呼”;再比如环保人士为保护森林四处演讲呼吁,也是一种更深层的“疾呼”。

为什么这种表达有力量?
1. urgency感:不是闲聊,而是带着“这事不能拖”的紧迫感,像闹钟突然响起逼你起床。
2. 态度鲜明:不绕弯子,直指问题,比如“快救人!”比“这里似乎需要帮助”更能触发行动。
3. 感染力强:情绪和声音的冲击力能快速带动他人,就像运动会上的加油声能点燃全场。

现代生活中的运用:
- 社会事件中,有人为弱势群体发声;
- 工作中同事提醒“方案明天截止!”,都是“疾呼”的变体。

注意分寸:
虽然有效,但过度使用可能变成“狼来了”。关键是真有急事才“呼”,平时乱喊反而会让人麻木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,它捕捉了人类最本能的沟通智慧——有时候,解决问题第一步就是“喊出来”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