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昏地暗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龙移》

释义:形容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色。

现代解析

“天昏地暗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天空昏暗、大地无光,但实际用来形容两种完全不同的场景:

第一种是自然界的极端现象。比如狂风暴雨时,飞沙走石遮天蔽日,白天突然黑得像夜晚;或是日食发生时,阳光被完全遮蔽的震撼景象。这种用法突出的是大自然令人窒息的压迫感。

第二种更常用于比喻人类社会的混乱状态。比如形容战场厮杀到极致时,尘土飞扬遮蔽视线;或是比喻局势动荡到极点,就像世界失去了秩序,一切都陷入混沌。这种用法带着强烈的情绪色彩,能让人直观感受到场面失控的混乱感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用天地巨变的画面感来放大描述对象的冲击力——无论是自然界的狂暴,还是人事的极端状态,都能通过这四个字让读者瞬间身临其境。它比单纯说"非常混乱"更有画面冲击力,就像在脑海里直接播放了一段灾难片镜头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