俯首贴耳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

释义:形容甘心服从,丝毫没有反抗之念。

现代解析

“俯首贴耳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低着头、耳朵贴着(像动物顺从时的姿态),实际用来形容人完全顺从、不敢反抗的样子。它像一幅生动的画面:一个人弯腰低头,耳朵紧贴脑袋,连大气都不敢出,彻底屈服于对方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动作刻画心理。想象一只狗被主人训斥时耷拉脑袋、夹紧耳朵的样子——成语里的“人”就像这样失去了自我主张,甚至带点卑微讨好的意味。它往往暗含贬义,比如讽刺下属对领导无原则讨好,或弱者对强权盲目畏惧。

使用时要注意语境。虽然可以形容恭敬(比如晚辈对长辈),但更多暗示这种顺从是出于畏惧或功利,而非真心尊重。比如“他对老板俯首贴耳,对同事却盛气凌人”,就鲜明揭露了欺软怕硬的嘴脸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