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鼓之色

出自 《管子·小问》

释义:指欢欣喜乐的面色﹐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。

现代解析

“钟鼓之色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像钟鼓一样庄重的神色”,用来形容人神情严肃、端正,透着一股不容轻慢的威严感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钟和鼓在古代是重要礼器,祭祀或重大场合才会敲响,自带一种肃穆的气场。当一个人的表情像钟鼓一样“绷得住”,不嬉笑、不轻浮,往往传递出两种信号:要么是身处正式场合的郑重态度(比如领导讲话、法官判案),要么是内心有不容触碰的原则(比如长辈训诫、坚守底线时的样子)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器物比喻神态——把看不见的“严肃气场”具象成人人熟悉的钟鼓,瞬间让人联想到那种低沉浑厚的声音和稳如泰山的仪态。它比直接说“板着脸”更生动,又比“不怒自威”多了一丝文化底蕴,适合形容那种自带分量的严肃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