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劳心苦思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费尽心思、反复琢磨”,形容人为了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,耗费大量脑力,反复思考甚至焦虑的状态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
比如学生为了解一道数学题,反复推演步骤,茶饭不思;或者设计师为了一个创意方案,熬夜修改几十遍草图。这种“绞尽脑汁”的过程,就是“劳心苦思”的生动体现。
它的精髓在于两点:
1. 专注投入:不是随便想想,而是全身心投入,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。
2. 过程艰辛:强调思考过程中的挣扎感,可能伴随压力,但背后往往藏着对结果的执着追求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略带“过度消耗”的意味。它既赞美认真态度,也提醒我们:思考固然重要,但适当放松、转换思路,或许能事半功倍。就像弹簧绷得太紧会失去弹性,人持续高压思考反而可能钻进牛角尖。
简单说,它刻画了人类面对难题时那种“想破脑袋”的共性体验,既有奋斗的浪漫,也有智慧的警示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