酌古斟今

出自 明代 杨慎 《词品·填词用韵宜谐俗》

释义:谓斟酌古今之事,互相参照。

现代解析

“酌古斟今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从过去取一勺,往现在倒一杯”,就像调一杯融合古今风味的茶。它讲的是做事要有智慧:既不能照搬老一套,也不能完全抛开传统。

举个例子,就像做菜时,老祖宗的秘方固然好,但现代人的口味变了,你得适当调整配料。比如中医发展至今,既保留古籍里的药方精髓,又结合现代科技研究新疗法,这就是“酌古斟今”的生动体现。

它的核心魅力在于“平衡”:尊重历史经验,但不受束缚;拥抱新变化,但不盲目跟风。就像用旧木料建新房子,既保留了木材的温润质感,又造出了适合现代人居住的空间。这种古今交融的智慧,小到个人选择职业,大到国家制定政策,都能用得上。

杨慎

杨慎(1488~1559)明代文学家,明代三大才子之首。字用修,号升庵,后因流放滇南,故自称博南山人、金马碧鸡老兵。杨廷和之子,汉族,四川新都(今成都市新都区)人,祖籍庐陵。正德六年状元,官翰林院修撰,豫修武宗实录。武宗微行出居庸关,上疏抗谏。世宗继位,任经筵讲官。嘉靖三年,因“大礼议”受廷杖,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。终明一世记诵之博,著述之富,慎可推为第一。其诗虽不专主盛唐,仍有拟右倾向。贬谪以后,特多感愤。又能文、词及散曲,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。著作达百余种。后人辑为《升庵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