膏粱锦绣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膏:肥肉。粱:细粮。锦绣:精美华丽的丝织品。形容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。

现代解析

“膏粱锦绣”这个成语拆开看就很有意思:“膏”是肥肉,“粱”是细粮,“锦绣”就是华丽的丝绸衣裳。合在一起,它画出了一幅富贵人家吃喝不愁、穿金戴银的奢侈生活图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只用四个字就戳破了两种社会现象:一是用“膏粱”暗指有些人整天山珍海味,根本不知道普通人吃粗粮的滋味;二是用“锦绣”讽刺那些只顾穿着光鲜,却不干实事的人。就像现在某些网红天天晒豪华大餐和名牌包包,实际可能欠着信用卡没还。

更厉害的是,它自带“对比特效”——当你听到这个词时,眼前会自动浮现出两种画面:一边是朱门酒肉臭的奢靡,另一边可能是普通人辛勤劳作却粗茶淡饭的日常。这种强烈反差让成语有了批判的力量,像一面照妖镜,让虚浮的富贵现出原形。

使用时特别灵活:既能形容暴发户的做派,也能讽刺官僚的腐败,甚至可以用来调侃朋友突然炫富的嘚瑟样。记住它,下次看到有人炫耀过度时,一句“你这可真是膏粱锦绣啊”,比说十句“别显摆了”都管用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