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头接耳

出自 元代 关汉卿 《单刀会》

释义:交头:头靠着头。接耳:嘴挨着耳朵。形容人与人靠得很近低声交谈。

现代解析

“交头接耳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脑袋凑近脑袋,嘴巴贴着耳朵说话,形容两个人或几个人凑得很近,小声嘀咕的样子。

它的精髓在于生动刻画了“偷偷摸摸、不想让别人知道”的场景。比如课堂上学生偷偷传小话,会议上同事私下议论老板,或者菜市场里大妈神秘兮兮分享八卦——这些场景都能用“交头接耳”来形容,画面感瞬间拉满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自带“戏剧性”。明明是一群人在场,偏偏有人缩在角落咬耳朵,反而更引人好奇:他们到底在说什么秘密?这种“欲盖弥彰”的微妙感,让成语既有趣味性,又带点讽刺效果。

使用时要注意:它通常带点贬义,暗示说话者鬼鬼祟祟或议论是非。如果想表达光明正大的亲密交谈,用“窃窃私语”会更中性些。

关汉卿

关汉卿(约1220年──1300年),元代杂剧作家。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,“元曲四大家”之首。号已斋(一作一斋)、已斋叟。汉族,解州人(今山西省运城),与马致远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以杂剧的成就最大,一生写了60多种,今存18种,最著名的有《窦娥冤》;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,如:《单刀会》、《单鞭夺槊》、《西蜀梦》等;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、套数10多首。关汉卿塑造的“我却是蒸不烂、煮不熟、捶不匾、炒不爆、响珰珰一粒铜豌豆”(〈不伏老〉)的形象也广为人称,被誉“曲家圣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