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貌不扬

出自 唐代 裴度 《自题写真赞》

释义:不扬:不好看。形容人的外貌平常或丑陋。

现代解析

“其貌不扬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他的外貌不突出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长相普通,甚至有点不好看。但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在于,它往往暗含转折——外貌平凡的人,可能藏着惊人的才华或品德。

比如你遇到一个穿着朴素、相貌普通的人,起初没太在意,结果发现他竟是某个领域的专家,或者心地特别善良。这时候“其貌不扬”就派上用场了,既点出了外表的不起眼,又暗示了内在的反差。它提醒我们:别以貌取人,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普通的外表之下。就像土豆虽然长得坑坑洼洼,但切开后能做出一桌好菜。

这个成语用起来带点委婉的幽默感。说别人“其貌不扬”比直接说“丑”更得体,同时还能为后续的“但是”埋下伏笔,是中文里一种巧妙的表达智慧。

裴度

晋国文忠公裴度(765年-839年4月21日),字中立,汉族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东北)人。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,为德宗贞元五年(789年)进士。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、中书舍人、御史中丞,支持宪宗削藩。裴度在文学上主张“不诡其词而词自丽,不异其理而理自新”,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。他对文士多所提掖,时人莫不敬重。晚年留守东都时,与白居易、刘禹锡等借吟诗、饮酒、弹琴、书法以自娱自乐,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。有文集二卷,《全唐文》及《全唐诗》等录其诗文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