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牲五鼎

出自 元代 高明 《琵琶记·蔡公逼伯喈赴试》

释义:原形容祭品丰盛。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。

现代解析

“三牲五鼎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三种牲畜,五个鼎”,但它的内涵要生动得多。

通俗理解:
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古代人办大事时的“豪华套餐”。
- 三牲:指牛、羊、猪三种最重要的祭品或宴席食材,代表最高规格的待遇。
- 五鼎:鼎是古代煮肉的大锅,五个鼎分别装不同肉食,排场十足,只有贵族或重要场合才用得起。

核心寓意:
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场面隆重、待遇奢华,或者对某事极度重视。比如:“他结婚时摆了三天宴席,真是三牲五鼎的排场!”

有趣的点:
古人用“吃得多好”来体现地位和诚意,就像今天说“五星级待遇”一样。但成语也暗含一种“过分讲究”的意味,稍微带点调侃,比如批评人铺张浪费时也能用。

一句话精髓:
“三牲五鼎”= 古代顶配版“排面”,但别只顾着烧钱!

高明

高明(约1305~约1371) 元代戏曲家。字则诚,号菜根道人。浙江瑞安人,受业于县人黄溍时,成古典名剧《琵琶记》。元代戏曲作家。瑞安属古永嘉郡,永嘉亦称东嘉,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。他的长辈、兄弟均能诗擅文。他曾从名儒黄□游,黄为官清廉,并以至孝见称。高明的思想、品格受家庭、老师影响颇深。明代万历刻本《琵琶记》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,元顺帝至正五年(1345)以《春秋》考中进士,历任处州录事、江浙行省丞相掾、福建行省都事等职。高明为官清明练达,曾审理四明冤狱,郡中称为神明。他能关心民间疾苦,不屈权势,受到治下百姓爱戴,处州期满离任时,百姓曾为他立碑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