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骊得珠

出自 清代 陈其元 《庸闲窄笔记·蒋振生书法论》

释义:骊:骊龙,黑色的龙。摸到黑龙下巴底下,取得一颗珍珠。比喻诗文写作能抓住关键,紧扣主题。也比喻得到或见到珍奇之物。也作“探骊觅珠”。

现代解析

《探骊得珠》这个成语讲的是潜入黑龙下巴底下取宝珠的故事,表面看是冒险行为,实则藏着大智慧。

它的精髓在于两点:
1. 敢碰硬茬子
骊龙是传说中的凶兽,护着下巴的宝珠。敢去它身上取珠,好比现实中专挑难题下手——比如科研攻关选最前沿的课题,创业专挑行业痛点。这种"明知山有虎"的魄力,往往是突破的关键。

2. 会抓要害
故事里取珠人专挑骊龙打瞌睡的瞬间,直取下巴下的明珠。这就像高手解决问题:不蛮干,而是找准最佳时机和核心环节。比如谈判高手会在对方心理防线松动时一击即中,医生做手术专攻病灶区。

现在常用来形容两种人:
- 做研究时专攻关键难题的科学家
- 商业竞争中精准抓住市场痛点的创业者
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成就不在于做了多少事,而在于是否在关键处发力。就像打蛇打七寸,与其忙忙碌碌,不如看准时机,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拼一把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