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天白日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犹言大白天。

现代解析

《大天白日》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明亮的白天”或“光天化日”,但它的核心魅力在于用最直白的自然现象,传递一种“公开坦荡、毫无遮掩”的态度。

1. 画面感极强
想象一下盛夏正午,太阳高悬,光线强烈到连影子都无处躲藏——成语用“大天”和“白日”两个词叠加,瞬间让人联想到这种毫无保留的敞亮感。这种视觉冲击直接挂钩“做事光明正大”的寓意,比单纯说“坦率”更有力量。

2. 暗含对比与反差
白天是多数人活动的时间,但成语偏偏强调“大”和“白”,刻意放大这种寻常场景。这种强调暗示了一种反差:本该平常的“公开”,现实中却可能被隐藏或修饰。比如“他竟敢在大天白日下撒谎”,反而凸显了行为的荒唐。

3. 口语化的生动表达
不同于文绉绉的成语,它更像老百姓脱口而出的大白话。说“这事得大天白日地办”,比用“光明磊落”更接地气,带点“咱们坦坦荡荡,不怕人看”的江湖气,特别适合强调行为的理直气壮。

使用场景举例
- 夸人:“他帮忙从来是大天白日的,不搞偷偷摸摸那套。”
- 讽刺:“大天白日抢东西,真当别人瞎了?”
- 表态:“咱们合作,条款必须大天白日摆清楚!”

精髓总结
这个成语把“光明正大”的道理,塞进了人人都见过的自然景象里。它不教你做人,而是用太阳底下的敞亮感,让你自然体会到:做事不经得起“晒”的,终究有问题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