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多手杂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指动手的人多而杂乱,容易造成混乱,难以管理。

现代解析

“人多手杂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人一多,手就乱”,就像一群人同时伸手去拿东西,难免互相干扰,反而容易出错或弄乱局面。它生动地比喻:人多了,想法和行动难以统一,容易导致混乱或坏事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
家里大扫除时,如果全家一窝蜂挤进厨房,有人擦桌子、有人洗碗、有人挪电器,看似热闹,结果可能打翻水盆、碰掉碗碟,效率反而更低。这就是“人多手杂”的典型场景——参与的人越多,越需要协调,否则好心也可能帮倒忙

它的精髓在于提醒我们:
1. 做事不是人越多越好:关键在分工有序,而非盲目堆人力。
2. 协作比数量重要:如果缺乏指挥或默契,人多的优势会变成互相拖累的劣势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,用四个字就戳中了团队协作中的常见痛点,既形象又实用。比如工作中,临时拉一群人草率开会,不如少数人明确分工;活动中,无序的志愿者可能比需要帮助的人还添乱。它像一句老练的提醒:别让“人多”变成“手杂”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