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心如止水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内心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静,形容一个人情绪稳定、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。
它的精髓在于描绘了一种理想的心理境界:无论遇到好事还是坏事,人都能保持冷静,不轻易被情绪左右。就像一潭清澈的湖水,没有波澜时能清晰映照周围的事物;人若能如此,就能更理性地看待问题,做出明智的判断。
这种状态并非冷漠或麻木,而是经过历练后的成熟。比如,遇到突发状况时,慌乱的人可能手忙脚乱,而“心如止水”的人会快速稳住心神,找到解决办法。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掌控力,是面对纷扰时的从容与智慧。
生活中,我们常被琐事或情绪困扰,而“心如止水”提醒我们:真正的强大,是学会在动荡中守护内心的宁静。
白居易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